龔健雅院士:標準化是中國測繪走向世界的必經之路
武漢大學龔健雅院士多年來致力于測繪地理信息標準化工作,他牽頭編制的國際標準《地理信息 影像與格網數據的內容模型及編碼規則 第一部分:內容模型》,作為中國主導編制的首個地理信息國際標準已正式發布。日前,記者就測繪地理信息標準化工作對龔健雅進行了專訪。

記者:您是從何時開始接觸測繪標準化的?怎么起步的?有何感受?
龔健雅:我大概是從1996年開始接觸測繪標準化的,第一項主持研究發布的國家標準是《地理空間數據交換格式》。
從2002年開始參加國際標準化組織地理信息技術委員會的會議,主要參與第四工作組和第六工作組的國際標準編制工作。
那時,我國測繪地理信息技術標準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直到2000年以后我國的測繪地理信息技術發展非常迅速,很快發布了一系列測繪地理信息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
但在當時,由于語言沒有優勢,且國際交流經驗不足,我們一直沒有深入參與到國際標準編制的實質性工作中。
直到2010年后,我國在測繪地理信息人才和技術方面都有了充分的儲備和長足的進步,有了足夠的實力來參與甚至主導國際地理信息標準編制工作,相信以后還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記者:中國主導的首項地理信息國際標準是在什么背景下立項的?研制過程是怎樣的?
龔健雅:我國地理信息領域的專家從國際標準化組織地理信息技術委員會成立以來就一直參與地理信息國際標準的編制。
2000年以后,我國在地理信息技術和遙感衛星影像技術領域飛速發展,自2006年以來,發射了若干遙感衛星,包括資源衛星、海洋衛星、氣象衛星等,獲取了大量遙感影像數據,并在影像數據處理和應用方面取得很大進展。
2011年至2012年期間,我們與時任美國國家地理信息標準委員會主席的狄黎平教授多次交流,討論將中國在遙感影像處理方面的技術和經驗通過制定國際地理信息標準的渠道跟世界各國分享,完善國際標準化組織地理信息技術委員會在該領域的標準化工作。
于是,由我代表中國,在2012年6月正式向國際標準化組織地理信息技術委員會提交了國際標準立項提案,并于當年12月11日在沙特阿拉伯召開的第35屆國際標準化組織地理信息技術委員會大會上得到批準。
在提交立項申請時,我方專家已經與美國專家共同合作完成了一個標準草稿,后來經過多輪征求意見和投票,并多次在第六工作組會議上討論,會后根據各國專家意見修改草稿,直到2015年年初,我們將最后版本提交國際標準化組織地理信息技術委員會中央秘書處審核后,于2015年6月通過全體會議審查,并于2016年1月正式發布。

記者:您認為在當前“一帶一路”建設的大背景下,中國標準走上國際舞臺,對我國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發展有何影響?
龔健雅:“一帶一路”為我國的測繪地理信息技術提供了一個向沿線各國輸出技術服務和共享軟硬件產品的契機,既能夠幫助沿線各國快速提升其在該領域的發展和應用,又能夠促進我國在該領域的技術“走出去”,并得到繼續提升和完善。
我國將成熟的測繪地理信息技術和產品規范轉化為國際標準,為沿線國家相關領域的發展建設提供依據和參照,同時,通過國際項目合作,派出相關技術人員,培訓和協助當地技術人員快速掌握和應用技術來加速其建設步伐,以此來推廣我國測繪地理信息的軟硬件技術、方法和產品,擴大國際影響力,提升我國在測繪地理信息技術領域的國際地位。可以說,標準化是中國測繪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記者:您認為中國測繪地理信息標準國際化未來還需要在哪些方面繼續努力?
龔健雅:一方面,要加大有關國際標準化組織地理信息技術委員會及其標準影響力的宣傳范圍和力度,讓更多的機構和人員充分了解該組織和地理信息標準化的重要性,擴大我國參與該組織工作會議的自由度和規模,吸引和鼓勵科研人員將相關領域的成熟技術和方法進行標準化,并通過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及我國標準化主管部門推介到國際標準化組織地理信息技術委員會的相應工作組申請立項。
另一方面,組織人員將我國已經成熟穩定的測繪地理信息技術標準翻譯成英文,用于指導和協助“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測繪地理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測繪產品生產,一來檢驗我國標準在不同地域上的適應性,二來推動我國標準在各國的實際應用,提升國際影響力,進而有利于國際標準項目的申請立項。
記者:您如何看待標準化與科技創新、中國測繪“走出去”之間的關系?
龔健雅:我國測繪地理信息領域成熟的技術標準與規范能夠為國際上在該領域處于發展和應用初期的國家提供很好的借鑒和參考,在強調科技創新的同時要加強已有的技術、方法、流程的精細化和標準化,提高測繪地理信息產品的生產效率和質量,有利于科技創新的成果得到最大限度的推廣和應用,并帶動我國測繪地理信息企業“走出去”,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
記者:您能否對廣大青年測繪科技工作者參與標準化工作,提出寄語或希望?
龔健雅:標準化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將成熟穩定的技術規范化,以便于有序指引相關工作過程的推進和保障工作成果的質量。因此,年輕的測繪技術工作者們在積極探索新技術的同時,也要注重提升新技術的穩定性,并及時將其標準化,以加快技術向產品轉化的效率。
但需要強調的是,標準編制是一項細致而又繁瑣的工作,需要有極大的耐心和責任心,標準文檔的撰寫需要遵循標準化的格式和語言,希望參與標準編制的青年工作者能夠在充分了解標準編制的基本要求和標準文檔撰寫的基本邏輯基礎上,認真完成每一項標準的編制。
更多相關
南方ML401S垂準儀性能解析
南方ML401S垂準儀性能解析在工程建設領域,測量精度直接決定著工程質量。南方ML401S垂準儀作為一款高精度光學測量儀器,憑借其卓越的性能和可靠的品質,在建筑、橋梁、隧道等工程測量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
千尋位置如何應對衛星定位頭號“擾亂者”
手機導航會突然迷路,無人機會無故偏航,你可能還不知道,這背后的頭號“擾亂者”,是遠在天外的大氣電離層。電離層會折射衛星定位信號造成干擾,導致定位誤差的出現。 在電離層的強干擾下,千尋位置如何應對...
地理信息產業發展實現快速飛越
年均增長20%,從業單位、上市公司逐年遞增,涵蓋硬件制造、數據生產、軟件開發與信息服務的全產業鏈日趨成熟,成為現代服務業新的經濟增長點……這是十八大以來5年間,我國地理信息產業發展取得的喜人成績。...
一文讀懂我國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建設
建設現代測繪基準提升服務保障能力 ——李維森就國家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建設與應用答記者問 《全國基礎測繪中長期規劃綱要(2015-2030年)》明確提出了我國基礎測繪發展的主要任務——加...
首次利用無人機攝影測量揭示海冰表面精細結構
《遙感》封面:“極鷹III號”拍攝的海冰影像 參加中國第33次南極考察的科研人員進行冰面無人機作業。(張寶鋼攝) 海冰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因子,但目前對于大范圍海冰表面形態的精細刻畫仍存在諸多困難...
移動測繪 | 車載移動測繪照進實景三維現實
LeighSurveyors公司總部位于澳大利亞布里斯班,專注于交通基礎設施市場。該公司通過持續對激光雷達、掃描機器人以及對最新移動測繪技術的投資,提供更全面、更精確的解決方案,保持著行業領先地位,...
道路測量的正確打開方式——ZOOM35全站儀,讓你省心又省力!
國家高速公路網G56楚雄(廣通)至大理高速公路擴容工程第SJ-1標段工程是國家高速公路網G56杭州——瑞麗高速公路云南段的重要組成部...
【應用案例】徠卡MS60全站儀在方量測量中的應用
在電廠、煤礦、冶金等行業,對于料堆體積和重量的測量是十分重要且復雜的工作,并要求能對測量結果進行三維顯示和后處理輔助分析等。如火電廠的存煤盤點;鋼鐵廠的原料礦堆測量;港口碼頭的料堆核準;公路、鐵路...











環球測繪微信